新近,传媒与艺术学院广告系副教授郭静、数字媒体艺术系讲师彭宁玥、广告系副教授程河清等三位教师的个人专著分别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我院教师长期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结出的硕果,学院也由此迎来了学术产出的新高潮。
附:
著作名称:中国近代新闻教育本土化研究(1918-1937)
著者:郭静 副教授
总字数:19.9万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18-1937年间我国新闻教育者的具体教育实践和新闻理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框架,逐一分析民国新闻教育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力量,发现民国时期的新闻教育者并非以新闻学者为主要构成,他们中有来自政界的共产党地下党员、国民党政要、民主革命家,有来自商界的报业资业家,有来自文学界的戏剧家、小说家、掌故学者、历史学家,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拥有报界从业经历,从而具备了进入新闻教育场的“入场券”。这样的师资构成使新闻教育一方面走向强调广与博的通识教育,一方面重视采编业务的传授,至于新闻学学理、新闻学理念等抽象与理性思考则所涉无多,这也使得民国时期的新闻学教育更多地停留在职业培训层面。此外,民国新闻教育者往往具有国际视野,接触过西方新闻理论,甚至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新闻教育,但是在民族主义至上的意识形态下,他们亦秉持以中国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只是将西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引入中国,至于西方的新闻理念、新闻专业主义等并未随之一同进入中国的新闻教育场域。总体来说,中国近代新闻教育是一种内部取向的自我演进,从起源到发展,都渗透着中国本土文化价值取向。
著作名称:信息可视化中的视场转换损耗:面向决策的注意管理和心智地图构建
著者:彭宁玥 讲师
总字数:13万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信息可视化空间中因视觉场景转换而产生的视场转换损耗为研究切入点,以提升用户的信息可视分析效率为导向,融合了人因工效学、实验心理学和设计学研究思维和研究范式,对视场转换损耗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和调节方式进行了全面且详尽的研究,从认知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信息可视化空间中的视觉注意和用户体验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本书系作者在信息可视化认知与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共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部分。在理论研究部分构建了“视场转换损耗”概念体系的基本框架,实验研究部分从可视信息的排布密度、可视化编码方式和可视化呈现方式三个因素深入探究其对于视场转换损耗的影响机制。从设计层面为信息可视化空间中的视觉注意管理与控制提供了调节策略。书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以期为人机交互和信息可视分析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参考。
著作名称:立新不破旧:清末新式官报史
著者:程河清 副教授
总字数:36万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
晚清的中国,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从邸报到新式官报,晚清的官方媒介如何转型,如何影响了历史发展?该专著聚焦晚清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以1896-1911年出现的新式官报作为研究对象,呈现了新式官报成立、发展与灭亡的整体图景。通过考察官方媒介与政治改革、权力格局以及官僚制度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该书揭示了作为新媒体的官报如何进入中国,又如何与旧制度、旧势力、旧思想进行博弈,展现出清末新政在施行层面面临的新旧制度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撰稿:刘嘉,审核:戴兆骏、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