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广告学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学界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广告学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新定位、新方法。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相雨教授,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刘泱育教授,江苏路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董事长助理许小凤应邀出席会议,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袁潇教授主持,广告学系主任华维慧作汇报。
我院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广告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会上,广告学系主任华维慧对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实践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做介绍。近年来,传媒与艺术学院持续深入做好广告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建设点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快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广告学系主任华维慧汇报专业建设工作
在听取汇报后,杜骏飞教授肯定了广告学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人工智能时代广告学专业转型的紧迫性。他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办学特色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趋势,提出学院广告学专业需尽早部署AIGC实验室,实验广告产品,创新广告路径,发展AI时代的广告学理论,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专家达成合作,完善广告学本科课程建设。
杜骏飞教授发言
陈相雨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广告学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发生变化,广告学教育需关注学生共情能力、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和AI工具使用能力的培养。
刘泱育教授对“AI在哪些方面无法替代人”这一问题提出他的思考。他认为,AI在任何时候替代不了的是文化,这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体层面的个人文化。为此,他认为可以从文化出发,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广告学的人才培养。
路铁传媒董事长何伟从人工智能对广告行业的变革出发,提出广告公司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型。他提出,以AI辅助广告文案、画图、视频创作的工作已经在广告公司普及,未来将更期待熟练掌握多种AI工具及具备较高创意能力的人才加入广告公司。董事长助理许小凤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在效率上替代人力,但难以取代能够适应媒介技术应用、具备个人特色和活力的人才。
袁潇院长作总结致辞
袁潇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各位学者专家的支持。她提出,培养广告学人才不仅要拥抱技术浪潮,也要坚守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应用AI的工具使用者,还要培养成为具有创意思维、批判能力、共情能力的问题解决者。
与会人员合影
撰稿:常纾菡 初审:华维慧 终审:袁潇 戴兆骏